2021中国杰出女企业家-刘雨桐
深情倾注藜麦产业 精准助推扶贫攻坚
——记甘肃远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羽桐
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总有一种人格会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求自我。对于刘羽桐来说,生态环境严酷的西北是她倾注最多感情的地方,创业之初,刚成立远达集团, 刘羽桐就一心关注西北。2016 年,为减轻当时政府藏区移民无产业支撑的压力,刘羽桐带着造福一方的爱心, 带领远达集团技术骨干奔赴藏区,寻找适合的抗旱作物。调研,实践,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刘羽桐没有气馁,不断调整方向,寻求科学的指引,终于在与甘肃省农科院合作后,刘羽桐和她的远达集团一起找到了一种具有永续生产潜力的新资源——藜麦。
从 2016 年到 2021 年,刘羽桐立足甘肃藏区、祁连山区和西北寒旱地区脱贫攻坚,精准培育和大力发展藜麦特色产业,通过先期筛选试种、小范围带动种植、大面积推广种植、打造特色品牌的方法,以藏区天祝县为试点,覆盖甘肃省 6 个地州市、97 个乡镇村、158 家合作社,带动 1.57 万户约 6.7 万人稳定增收,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
调研考察,找准产业扶贫突破口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在安第斯山地有 6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被印加人民称为“粮食之母”。藜麦耐寒、耐旱、耐贫瘠、耐盐碱,既适于智利西北部海岸种植,又适于海拔 4000 米以上的玻利维亚高原地区种植,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由于藜麦对霜冻、盐碱和干旱都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有在贫瘠土壤生长的强大能力,而地处甘肃武威的天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适合种植的地域宽广,是藜麦种植及仓储建设的理想之地。
2016 年,经过先期考察,刘羽桐决定在天祝县精准培育和大力发展藜麦特色产业,先期筛选试种、小范围带动、大面积推广、打造特色品牌。
成立联盟,提升脱贫产业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脱贫攻 坚中的重头戏,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确保 脱贫成效具有可持续性。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扶贫,刘羽桐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不是在扶贫,更像是在互助,在一个特殊的领域,一起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结盟是必需的,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接地气也是必需的。顺着这样的思路,接下来的几年,贫瘠和荒凉在刘羽桐的不懈耕作下不断退却,视野渐渐被藜麦的红紫色占据。
2017 年,远达投资集团在天祝县试种 5400 亩藜麦,小范围推广种植 1 万亩,建成万亩藜麦种植基地。近几年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壮大产业” 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 + 科研院所 + 合作社 + 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加大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并成立科研课题组, 从育种、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科技指导等入手,将亩产提高到 300 斤以上,农牧民每亩实现 1800 元销售收入 , 带动天祝县两千余户 1 万余人脱贫。
2018 年 , 继续推广藜麦种植范围,天祝县种植 3.38 万亩,总产值达 5000 余万元,藜麦成为支撑易地搬迁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重要特色产业。在省内多个贫困区域小范围推广种植,免费提供价值 480 万元的种子、技术服务,并签订收购协议。仅天祝县松山镇就带动精准扶贫农户 2500 余户 1万余人,普通农户 1500 余户 6300 余人,农户年收入达 3 万元以上。集团调研提出了发展藜麦产业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环境保护与修复、推动乡村振兴的“四个有利于”战略定位,上报的《关于发展藜麦产业助推西北寒旱区脱贫攻坚的报告》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全国工商联的肯定。同年,刘羽桐受邀参加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峰会并做大会经验交流,集团参与完成全国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与中国农科院、成都大学签订了共建中藜功能植物联合研究中心三方协议,发起成立中国西部藜麦联盟并成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天祝县成功申报“中国高原藜麦之都”。
2019 年,集团带动种植 6.9 万亩,免费提供价值 960 万元的种子和全程技术服务,并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主要分布于甘肃 6 个地州市、97 个乡镇村、158 家合作社。仅天祝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 2.22 万亩,实现产量 1.26 万吨,产值 1.26 亿元,带动 1.57 万户 6.7 万人稳定增收,涉及贫困户 0.73 万户,户均增收 8000 元 , 人均增收 2000 元。当年,天祝县宣布全县脱贫。
2021 年 2 月 25 日,刘羽桐应邀到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这一天,令刘羽桐永生难忘。“当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那一刻,我觉得这几年值了,我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能够有幸参与这场伟大的事业自豪!”刘羽桐一向平静的脸上露出了罕见的激动、喜悦之情。
立足长远,开启产业振兴模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产业振兴的实施目的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0 年,集团在天祝县与 14 个乡镇、6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 万户农户签订订单种植藜麦 8 万亩,免费发放种子 20 吨,价值 800 余万元,带动2.4 万户农户种植藜麦 11.6 万亩,预计产值可达 1.2 亿元,吸纳 300 多名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 2.4 万元。集团取得“中藜Ⅰ号”“蒙藜Ⅰ号”等专利,正在申报藜麦钛、藜麦啤酒等专利技术 20 余种,“一年一穗”藜麦米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粮油展会大赛金奖。10 月,刘羽桐在全国工商联德胜门大讲堂作《发展藜麦扶贫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专题报告。
目前,集团已建立拥有 486 个品种的藜麦种源基地、牧草基地和蔬菜基地,联合当地政府投建 3.58 亿元规模的“一都五中心”国际藜麦产业园。立足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加大藜麦种植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大藜麦产业的科技投入,让广袤的西北地区成为“中国藜麦之都”“西北粮仓”,为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改善国民营养结构、改善西北寒旱区种植结构、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和打赢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羽桐说:“下一步,集团将经营好‘中国高原藜麦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发挥‘中国西部藜麦科技产业联盟’这个平台优势,借助全国藜麦生产、销售、科研等力量,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持续加大藜麦产业的科研投入,建设一 个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把脱贫攻坚所累积的资产、经验和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藜麦科技产业园区成为集种养融合、生态观光、绿色消费、休闲体验、度假会议、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同时,聚 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需求,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发展好中国最大种植面积的藜麦产业,为改善国民营养结构和西北 寒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祁连山生态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扬帆起航,担当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是一片绿叶,渺小却不可或缺。祖国则是大树根系,无私为叶之生长提供养分。刘羽桐深知,远达集团 1997 年成立至今,之所以在短短 20 多年间能发展成下辖 15 个全资子公司, 业务遍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公司,是借了国家惠民政策的东风,企业必须以 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己任。
刘羽桐始终坚持以文化植入为先导发展企业,24 年来以实际行动践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始终坚守“责任与生俱来,奉献与生相伴” 的服务理念,采取“公益扶贫、教育扶智、体育扶持”等方法积极投身社会光 彩事业和公益事业,累计捐款 9720 万元,承包 4500 亩荒山投入绿化资金上亿元。个人被联合国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授予“地球绿肺天使奖”,荣获全国国土绿化贡献奖、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诚信企 业家、2008 年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9 年引领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风云人物、全国光彩事业先进个人、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奖、青年联合会突出 贡献奖、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百名杰出民营企业 家、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20 年全国百杰女企业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甘肃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集团荣获 2017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500 优、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甘肃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示范单位。
藜麦,已经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阳光产业和严酷生态环境下传统农业作物的替代作物。刘羽桐正带领着远达人扬帆起航,用藜麦产业做桨,以社会责任为帆,在为祖国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