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杰出女企业家-丁秀琴
带领农民脱贫的“牛司令”
——记吴忠市秀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丁秀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有一位多年深深扎根奶牛养殖事业的女企业家,熬过乳品行业最低谷,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探索养殖业的新模式, 在她的带领下,吴忠市利通区的多户牧民成功脱贫。她就是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的丁秀琴。从奶牛养殖个体户,到以农户入股的形式建起第一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牧场, 丁秀琴通过产业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为吴忠市的精准脱贫工作贡献了巾帼力量!
从个体养殖户到产销一体
吴忠市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因黄河穿境而过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一直以来,畜牧业都是吴忠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丁秀琴一家也不例外。1967 年7 月 1 日,丁秀琴出生了,她家跟吴忠市大部分回族家庭一样,以奶牛养殖为生。
1980 年,13 岁的丁秀琴就开始饲养奶牛,懂事的她一边上学,一边放牧, 为父母分忧。养牛不容易,赚的每一分都是辛苦钱,当中的辛苦也只有养牛的 人才能体会。照顾奶牛,要准备好粗精饲料,一年四季草料都有不同,照顾奶 牛的人要时刻关注奶牛动向,尤其是交配、生小牛犊时,更要事事小心。更重 要的是,养牛的人必须预防流行病……丁秀琴一边做一边学,渐渐掌握了养牛、加工乳制品的生产技术。
丁秀琴能吃苦,又好学,高中毕业后,成为专业养殖户。改革开放以后, 乳制品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丁秀琴的事业蒸蒸日上,她将自家产的鲜奶卖给 奶业公司,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三聚氰胺事件后,许多乳制品大企 业名誉扫地,连带着上游的养牛户跟着遭殃。那时,家长都选择进口奶制品,国产奶业受到巨大冲击,丁秀琴家也不例外,这一年,她家损失惨重。
经过这次事件,丁秀琴意识到食品安全是乳制品业的生命线,与其将优质的牛奶卖给下游奶业公司,不如自己办公司,从根源上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并且实现产销一体化。于是,尽管赔了好多钱,她还是在 2008 年创办了宁夏蓝天乳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公司里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很快公司就走上了正轨。
牧场上的“牛大人”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传统养殖业中,个体养殖户要面对天灾、流行病等不确定因素,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有鉴于此,2009 年 3 月 , 丁秀琴成立了“吴忠市秀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任理事长。她先后兴建了五座奶牛养殖牧场,将牧场放牧的个体养殖户联合起来,以合作经营的模式,帮助生活困难的牧民抵御风险,丁秀琴通过“合作社 + 养殖户 + 种植基地”的种养结合运营模式,将金银滩镇金川办、马莲渠乡、郭家桥乡、东塔乡、巴浪湖农场的大片土地统一经营,种植牧草,确保了奶牛饲草料供应。
与此同时,丁秀琴还担任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会长,她更加注重加快周边农户脱贫步伐,促进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她借助自治区、市里的科技力量实现了奶牛养殖从粗放型到精细化养殖的转变。丁秀琴聘请农牧专家,根据牧场的土壤条件、奶牛品种,制定科学放牧指导。在合作社的草场,专家指导牧民种植“晋饲草 1 号”小黑麦草、紫花苜蓿、玉米青贮等作物,作为牧场饲草基地,同时指导牧民收集牛粪,经过发酵后还田利用,用于培肥耕地,以提高土地可持续生产力。
秀琴合作社是吴忠市奶牛养殖规模最大、管理最优、社员最多的奶牛养殖 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蒙牛乳业集团独家授予精诚合作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合作社”“中国 50 佳合作社”。2020 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奶牛养殖日趋规模化,除了带动就业,如何让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是丁秀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5 年,丁秀琴想出了“送牛犊”的主意。
丁秀琴接受采访时说:“牧场的母牛生下小牛犊才会产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留下母牛犊,卖掉公牛犊。因母牛犊从长大到产奶需要 2 年多的时间,我们便想着把合作社的母牛犊送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免费提供兽医跟踪服务、养殖技术服务等。牛犊长大后,合作社将其高价回购作为牧场的后备牛。”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也能降低牧场的饲养成本。
丁秀琴的计划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首批送出的 36 头母牛犊,要么质量不达标,要么已被农户提前卖掉,最终只收回了 8 头。后来,丁秀琴改变策略,改送公牛犊,让农户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吴忠市秀琴奶牛养殖 专业合作社已送出牛犊 120 多头。贫困户周伏贵收到合作社送来的牛犊,实现了脱贫摘帽。他说:“合作社送来的牛犊是品种好、价格高的安格斯牛,喂养一段时间后,我把其中 1 头卖掉,买回 1 头怀孕的母牛,后来又买回两头小牛犊,努力扩大养殖规模。”之后,同利村先后为周伏贵协调扶贫贷款 8 万元。有了资金,周伏贵又买回 4 头公牛,养殖规模一下扩大到 9 头。周伏贵说,以前没本钱,更没胆量发展产业,现在有合作社送牛犊,村里给协调扶贫贷款,养牛还有补贴,感觉生活一下子有了希望,一定要把自己脱贫摘帽的“答卷”答好。
乡亲们称丁秀琴为“牛老大”,不光因为她已经拥有 5 座富农牧场,存栏奶牛 2.1 万头,日产鲜奶 330 吨,年产值超 5 亿元,还因为她的企业拥有员工518 人,其中 41 名为残疾人。不仅是残疾人与贫困户,附近的农家妇女也从
合作社受益。富农牧场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80 多个,一大批农家妇女变身成了产业工人,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丁秀琴说:“我依靠党的好政策,发展企业,走上了富裕路。但是我的身边还有许多因为身体有残疾或者疾病而 贫困的乡亲,我就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让他们在我的牧场打工挣钱,小康路 上不能落下他们。”
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是个搬迁移民村,对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丁秀琴响应党的号召,尽企业所能开展精准扶贫,她主动捐赠牛犊帮助他们靠养牛过日子,奔小康。近两年,她给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 45 户建档立卡户共捐赠牛犊 120 头,价值 144 万元;给扁担沟镇周边养殖户捐赠冬牧草青贮 1500 吨,价值 75 万元。
爱小家,爱大家
丁秀琴在事业上闯出自己的天地,美满的家庭是她的后盾。丁秀琴一家荣获 2019 年度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成为利通区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她要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人。
创业以来,丁秀琴不忘牧场周边的残疾人和困难户,她累计捐出慰问金50 多万元。十多年来,她每年在扶贫帮困、济困助学上捐出的善款近 300 万元,帮助近百名孩子走进学堂,圆了大学梦。
2015 年起,丁秀琴的合作社开始实施牛犊托管模式,她向同利村、西沟沿村等困难户免费发放牛犊,奶牛配犊后再按市场价收回,有效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增收。合作社先后将 41 户残疾人养殖户的 168 头奶牛统一托管喂养,饲养风险全部由合作社承担,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养殖户的各种困难。近 4 年来,为 110 户周边群众赠送牛犊 220 多头,户均年增收 3.6 万余元。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丁秀琴再次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从 2020 年 1 月31 日开始,丁秀琴每天早早赶赴利通区的各个疫情防控点,从最远的滚泉防控点,到马莲渠乡、扁担沟镇、巴浪湖农场、慈善大道、罗山大道,一共 38 个疫情防控点。她捐出去了价值 10 万元的牛奶,还捐出了 1 万双乳胶防护手套。
丁秀琴本来准备用 40 万元开企业年会,给员工们发年终奖金。她还提前给职工预订了庆功宴,并打算继续像往年一样,订票去海南旅游。接到社区通知,丁秀琴立即打电话取消了订餐和外出旅游计划,并用准备发奖金的 40 万元先购买 1 万多只口罩、2 万多双乳胶防护手套,做好牧场的各种消毒、防范措施。她给职工承诺:因疫情严重,取消了聚餐和旅游,但不会取消奖金,等到疫情结束,一定给大家兑现奖金。
丁秀琴积极想办法解决企业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实际困难,给在牧场加班加点的员工改善伙食,给每人发放 300 元的疫情防控期间补贴,给员工及其家属购置口罩和防护手套,尽全力保护所有员工的安全。她表示:“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可能是一场拉锯战,我会继续加大捐赠力度。作为党员,作为人民代表,我们的国有难,我们的家有难,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
通过自治区妇联的牵线搭桥,丁秀琴捐出 600 箱、价值 3 万元的牛奶,委托自治区妇联送到 137 名援鄂医疗队员的家中和第四人民医院。丁秀琴带头做社区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牧场的党员们没有一人喊苦喊累,大家纷纷主动请战,参与到党员先锋岗服务点、志愿服务岗检测点的工作。
丁秀琴是少数民族地区勤劳质朴的女性创业典范,她在奶牛养殖领域深耕细作,在党的致富政策中先富起来。多年来,她没有止步不前,从个体养殖向扩大产业规模灵活转变。企业规模大了,她不忘初心,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战斗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不但是新时代女性创业者的榜样,更是扶贫攻坚战役中的先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