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克强指数”判断中国经济真的灵光吗?

“克强指数”判断中国经济真的灵光吗?

2014年10月29日 11:35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智通外汇要闻10月29日讯:“克强指数”自从被提出之后,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专家视为反映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克强指数”真的有这么准吗?

    独立投资研究机构Gavekal指出,李克强指数正在被大量地滥用。该指数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的重工业发展状况,并不是一个了解中国经济全貌的好指标。

    我们认为李克强指数在实际操作中有被严重滥用的嫌疑。该指数更多地反映了重工业的表现,而与其他的经济部门,尤其是消费开支的关系很弱。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该指数的构成,这个结论并不奇怪。正如我们此前研究显示,电力指数只能代表金属行业的起伏,而无法反映整个经济体的状况。铁路运量也是类似,中国铁路货运的对象主要是煤,而这些没主要用于火电厂的发电。

    我 们应该记得,李克强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了这些指标。当他2007年在辽宁视察工作时,中国的经济还主要由重工业驱动,所以他看重这些指标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辽宁原本就比其他省份更加依赖重工业。自2007年液体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服务业占经济的权重已经超过了工业,而且在 工业部门内部,面向消费者部分的比例也要高于传统的重工业。我们认为,代表重工业发展状况的李克强指数已经无法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的全貌。

    Gavekal认为,相比于“克强指数”,GDP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国经济整体状况:

    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的GDP数据是否真的准确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状况,事实 证明确实如此。考虑到GDP的波动性并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关注GDP的变化趋势,而不是小数点后面的微小变化。在过去两年里,中国的GDP一直在 7.3%和7.9%的区间内窄幅变动。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种增速意味着经济发展异乎寻常的稳定。但在中国,所有人都知道并非如此:2012年经济面临 严重的衰退风险,迫使央行两度降息,随后2013年经济有所反弹,但2014年再度下滑。通过GDP,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李克强总理一直致力于将辽宁省发展得更大更强;对于李克强指数,我们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

    对于中国经济的现状,Gavekal认为可以简单总结为:中国经济确实在下滑,但这仅限于增速上,至于下滑的性质如何,还有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