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的地下室改造后如此温馨 超乎你的想象
10月10日,在望京的一处防空地下室,周子书站在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由王宁、周子书提供
由王宁、周子书提供
单调的过道被涂上了色彩,脏乱的房间变身功能多变的木屋子容器和技术交换室,他想打造一个没有地上地下隔阂的社区。
阴暗、潮湿、破旧、脏乱,在多数人印象里,地下室就是这个样子。蜗居其中的人,被贴上“鼠族”的标签。
近些年,“清退地下居住者”的呼声不断高涨,尽管2010年北京市民防局制定了清退人防工程散居户的三年计划。但至今,仍有一批地下室在运营,大批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涌入北京,蜗居在这些地下空间。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只有一些来自两个极端的负面声音,还没有积极的行动在地下室中发生,没有可代表‘空间正义’的声音或行动。”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周子书盯上了地下室。
他希望通过对防空地下室的改造,消除地上和地下的隔阂,使被贴上负面词汇的地下空间,也可以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社区,地上居民和地下居民将以平等的方式相处。
房东刘青的“心事”
望京花家地北里302号楼地下室,二房东刘青生活了7年。
从外部看,这里和北京1.7万多套地下室无异,除了门上那块招租牌上时而变成“上”,时而变成“下”的旋转字块。这是周子书的小点子,“地下室”和“地上室”不断转换,他想让刘青看到,地上地下的隔阂将消失。
这种隔阂,痛在刘青心里。
一个孩子曾站在地下室门口,当着他女儿的面说,“这就是你的破家啊。”刘青内心的火噌地被引燃,站起来,看着那孩子,但最终没迈出脚步。那是个孩子!
常有小孩往地下室扔石头。地上居民对于地下室居民的态度,刘青满腹牢骚。
一年前,周子书闯入他的地下世界,两个小时的说道,刘青听得一知半解,但他明白一点,“这是好事儿啊,租我的房子,还能帮我们改变,又能做公益,为什么不做?你看现在多敞亮。”
走下36级台阶,彩色走廊映入眼帘,地上铺着彩色地面,从G层到7层,地下室被这些数字标记成了一栋平躺着的大楼。地下居民晚上下班回来看到是温馨的暖色墙面,而早上出门时,看到的是象征希望的蓝色。
刘青目光所及,透着喜欢。原来自己打游戏的这间房,已完全没有了脏乱,成了一个功能多变的木房子。
地下室敞亮了,刘青的心里也痛快了。他更加期待改变。
周子书的“地下变革”
在周子书这里,刘青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之前,周子书几乎跑遍望京地区所有开放式的小区,均被房东拒绝。他们的担忧来自政府的清退计划。
而周子书认为,地下室目前面临的尴尬,其实是缺乏一种让多个利益相关方都能获益的解决办法。他要做的,是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可复制的地下室发展模式,把地下室建设成连接地上和地下、农村和城市的都市工作坊,充满活力的地下社区,吸引更多地上人进入。
他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这里,将不再是廉价的群租房,除了部分房屋仍旧用做出租屋外,其他房间还可以是设计感十足的工作室、容人小憩的咖啡馆、专业的暗房等,以吸引更多地上居民租用它们。“纯公益的方式肯定不可持续,我想做的是社会企业,用商业反哺公益。”
“看到他的项目我热血沸腾,这是沟通两极的方法。”自由职业者米拉住过地下室,她愿意以志愿者身份做些不同的事情,出发点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9月,2014年度中国生活设计榜发榜。周子书的地下室改造项目荣登“年度设计趋势”单元榜首。
周子书透露,项目已获得天使投资人的关注,一些企业、地下室房东也向他投来橄榄枝……“我没认为自己成功了,这只是个开始。”
Q 改造后会不会提高农民工租住的成本?
周子书:地下室一边仍用做住房出租;一边改造为工作室、活动室等,其中一部分免费提供给本楼的楼上居民使用;还有一部分租给当地年轻人,这部分将可以弥补地下居民,拉低租金,同时还能保证楼上居民免费使用部分空间。这就是我想做的社会企业,工作室是商业部分,出租屋和社区居民活动室是公益部分,商业反哺公益。
Q 如何保证商业可以反哺公益?
周子书:按目前政府的态度,住宅小区地下室应成为当地社区服务的公益部分,政府更愿意看到地下室被用做公益用途。如果纯粹的商业模式,有可能被关停。但按照我们的模式来运营,就可以放心地继续开下去。很多地下室经营方来找我们提出要合作。我们正在制定规则,保证公益行为的实现,也需要政府用行政手段统一管理。
■ 成果展示
改造1 木屋子容器
在改造以前,这里曾是刘青打游戏的房间,简陋而凌乱。
最初,周子书将其改造为“白屋子”,曾举办过一场电影派对,两小时收入300元,而这间屋子的月租金仅700元。
如今这里被改成木屋子,它可以被临时性租用,开会、做小型活动等。由于防空地下室不能随意添家具,周子书设计了一套折叠系统,所有的桌椅、床都可以折叠进木板。木板离墙面的厚度只有10厘米,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原有空间。
如今,周子书团队正在与人合作研究一种防火防潮的新材料,以替代木板,更好地适应地下室环境。
改造2 技能交换室
屋子的墙壁被刷上白漆,绘上了中国地图。中间悬挂着一排彩色晾衣绳。每一次地上和地下居民在这里完成技能交换,双方都会牵起一根绳子挂到墙壁上,连接到地图中各自的家乡。直到所有绳子都被挂起,这条中间的隔阂消失。
这是地上地下居民交流的可视化装置。周子书设想,对地下室改造,并不是简单地解决农民工在城市里的住宿环境问题。“我希望能帮助农民工提升自我,早日搬出地下室。”
足疗师小赵和软件工程师小周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技能交换对话。小赵想学软件设计,但聊天后他发现,原来这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