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破烂王”潘淑兰:穿的光鲜不如心里亮堂

“破烂王”潘淑兰:穿的光鲜不如心里亮堂

2014年09月02日 16:54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卜老桥村村南,有家废旧钢材回收站很有名。那是70多岁的老人潘淑兰开的,她每天都在这里忙活。

  潘淑兰老人的“名号”很多。年轻时是能干的‘铁姑娘’,现在是家喻户晓的“破烂王”。 30多年来,她捐助近150万元用于助老帮教、扶危济困,四里八乡的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潘奶奶”。

  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潘淑兰,在多次摸索中,发现了“收废品”这条致富路。从此,夫妇俩不论酷暑还是寒冬,走村串巷收购废品。几十年过去了,手脚勤快加上头脑灵活,潘淑兰的废品生意越做越大,收废品的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三轮车、汽车,自家的小院从废品收购站变成了专门的废旧钢管收购厂,潘淑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

  当年,潘淑兰家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是乡亲们伸出援手为她凑了400元,帮她盖起了新房。这份情她永远不会忘记。曾经的苦日子终于熬过去了,越来越好的新生活摆在了面前。潘淑兰说,就是从这时候起,她开始了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爱心旅途。

  现在,在村敬老院老人们的眼里,潘淑兰是他们最亲近的老朋友,暑夏天气热,潘淑兰会送来清凉的瓜果解渴祛暑;寒冬气温低,潘淑兰会送来过冬棉服棉被让老人们避寒;中秋、重阳、春节这些传统节日,潘淑兰更是忘不了给老人们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甚至潘淑兰娶孙子媳妇,不便分身的她还特地吩咐饭店置办了两桌酒菜,专门给老人们送来。老人们非常感动,87岁的刘玉珍老人说,淑兰真是个细心的大妹子,她待我们就如同亲人一样,这真是我们的福气。

  潘淑兰一直认为,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只有孩子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国家才有希望。为此,她把自己的爱倾注给了孩子。从1997年开始,她每年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那些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们。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受她资助的孩子已达上千名,许多孩子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村里发展教育事业,自己不出些力,就觉得愧疚。”潘淑兰说。

  村里乡亲们谁家有了事她也都管,她给贫困的村民买农用车,给缺钱无法盖房的乡亲送钱物,为梨树得了病虫害的村民买农药,帮村里想做小买卖的村民跑贷款。非典期间,她捐款1万元;汶川大地震,她又捐出1万元。

  家庭富裕了,生活改善了,可潘淑兰对需要帮助的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和家人却非常“抠门”,仍旧保持着“有个芝麻粒儿我也得捡起来”的习惯。她常对孩子们说,“现在的好日子是靠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牢记勤俭二字,这是治家之本。”

  这些年,潘淑兰的事迹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她也多次受到表彰。每次走上领奖台,她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西服,胸前佩戴着党徽。她说:“共产党员是不讲排场的,穿的光鲜不如心里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