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企业,真情回报社会 ——记黑龙江清河泉生物质热电集团公司董事长闫华
闫华,女,现年51岁,黑龙江省虎林市人,经济师,现任黑龙江清河泉生物质热电集团公司董事长。自1997年买断国有企业庆丰粮油加工厂以来,她凭借过人的魄力和胆识,独特的经营理念,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扩大规模求发展,把一家收购的小型个体粮油加工企业发展成为今天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企业,集水稻加工、米糠油生产、大米出口、稻壳发电、集中供热、稻壳灰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等产、加、销一条龙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现如今她也从一名农场小型个体粮油加工厂业务管理员到如今成为总资产6.7亿元,固定资产4亿元,注册资本14568万元的大型民营企业家。她的公司先后被命名为“鸡西市巨星民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黑龙江省诚信企业”、“黑龙江省和谐企业”等称号。她个人也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奖励,先后被授予“鸡西市十佳女杰”、 “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创新业十佳标兵”、 “省创新能手”、“省农垦优秀企业家”、“全国创业之星”、“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并当选鸡西市13、14届人大代表和黑龙江省11届人大代表,而且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一、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奋力创大业
她原是虎林市庆丰农场粮油加工厂办公室一名业务管理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庆丰粮油加工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市场低靡、人员素质低下,企业长年拖欠工人工资,所有的不利因素使这个场办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1997年5月国有企业改制时,她经过认真思考,毅然以18万元的竞价买断了庆丰粮油加工厂。面对这样一个滥摊子,她在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后,提出全面围绕市场求发展。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拿到企业第一份订单,对北朝鲜出口面粉,企业当时资金非常紧张,她投亲靠友,东挪西借,拿出自家的房证做抵押筹集收购资金,她亲自带车跑遍了虎林地区所有的农场、连队收购小麦,当把小麦运回厂里卸到库房常常是深更半夜,有时打通宵,实在困的受不了,就在汽车驾驶室打个盹,连续几天睡不了一个囫囵觉,寒冬里冻的手脚麻木,连续几顿吃不上饭,头痛感冒更是家常便饭,她终于挺了过来。奋战了一个冬天,企业加工出口面粉500吨,她赚的了第一桶金。随后几年,她又果断的淘汰了面粉加工、榨油设备,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日本佐竹大米加工机械,企业转产成为比较先进的精制大米加工厂,完成了企业第一次创新。2005年6月,注册成立股份制企业黑龙江清河泉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抢抓机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大米加工在为公司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生产了成千上万吨的加工废弃物--稻壳,除本公司用于粮食烘干消耗掉一少部分外,大量的稻壳只能四处乱堆乱放,时而随风飘散,时而点火焚烧,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经常找上门来,要求企业对稻壳进行妥善处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使稻壳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她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到省内外许多地方进行走访,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她大胆决定利用稻壳做燃料发电,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大米加工厂的用电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使稻壳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从1999年她就带领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始着手研究稻壳的综合利用,经过了近百次的技术改造与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稻壳均匀进炉、完全燃烧、蒸汽提温、升压速度等多项稻壳燃烧技术难题,具备丰富的稻壳燃烧专业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稻壳发电,变废为宝,经济上效益显著,技术上先进可行。2000年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国内第一家稻壳发电自备电厂建成投产。2006年她在858农场兴建了稻谷加工、稻壳发电供热的1500千瓦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该项目把虎林市粮食生产的主体—水稻生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及稻壳发电、供热、稻壳灰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的产业链建了起来,成为拉动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经有关专家认定她领导主持的自主研究开发的稻壳发电技术居国内领先,发电机械主体结构及相关技术改造属国内首创,整机性能和主要技术达到国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2008年公司稻壳发电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9年又获得国家“最具节能减排成效企业”,2011年集团公司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生物质发电技术依托单位。她主持研发的稻壳发电技术,于2009年10月被评为中国“最具节能减排成效企业成果”, 2012年6月获鸡西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她还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展稻壳灰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利用稻壳发电的废弃物稻壳灰进一步提取白炭黑、活性炭等高科技产品,产品品质优良,荣获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三、乘势而上,节能环保,打造低碳品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在取得成功的时候,会得意的停下来欣赏风景;一个充满前进动力的人,在攀上一座高峰时,会仰望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企业的初步成功并没有让她沾沾自喜,她又把目标指向更高更远的前方。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于2006年至2007年在八五八农场、兴凯湖农场建设2座1500千瓦稻壳热电厂,2007年又在虎林城区投资13522万元兴建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稻壳发电厂,该工程按常规建设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她所领导的公司从项目可研、立项、审批、征地、破土动工、工程建设、竣工投产、发电供热仅仅只用了180天,创造了我国发电行业同等规模企业建设史上的奇迹。这个工程不仅解决了农业废弃物稻壳污染问题,还是个“吃干榨尽”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2009年10月她又出资收购了有着50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完达山电力集团虎林电厂。
为了全心全意做好公益事业,成为节能环保企业,努力打造低碳品牌,她又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大项目建设:2009年5月开始进行吉祥分公司的改扩建工程建设;2010年5月又开始进行了虎林电厂燃生物质锅炉改造和虎林南部供热区域供热管网改造工程,以及清河泉天湖分公司热电联产改扩建项目;2011年5月开工建设清河泉热电公司热电厂改扩建工程;2011年7月进行了余热利用及电机节能改造项目建设;2012年5月进行了虎林城区北部供热管网扩建工程建设;2012年6月开工建设除灰(渣)系统改造冲灰废水回用工程项目……而且公司在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突出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2011年度分解目标任务,超标8100吨标准煤。
目前,她所领导的集团公司下辖主营发电、供热、粮食加工等6家分公司,现有员工8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0人,拥有生物质热电厂5座,汽轮发电机组11台,总装机容量7.65万千瓦;锅炉16台,总容量675吨/时,成为我省东部地区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基地。年消耗农业废弃物稻壳48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4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70吨,减少烟尘排放32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万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
四、自主充电,科学管理,增强综合竞争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她深知,若无科学的管理,企业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快速稳定发展。
她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来认真学习有关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具进,不断开拓创新,科学管理,依法治企,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她一直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二五清河泉文化建设规划》;兴建了500平方米的文化长廊,展示了企业的精神风貌;创办了企业内刊《清河泉家人报》,为员工展示才华、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公司设立了党建工作专项激励基金,用于奖励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不断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增强职工爱岗敬业责任感。2011年支出“先、优、模”奖励资金187万元。她要求党群工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综合活动室、健身房、台球厅、篮球场等文体设施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调整、补充、完善文化设施和场所,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清河泉文化长廊》、《清河泉家人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种文化阵地,宣传带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和歌咏比赛,在活动中教育,在参与中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她总结了 “以人为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清河泉精神,形成了有企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清河泉文化”,对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和塑造队伍发挥了巨大作用。
她勇于开拓,大胆实践,不断借鉴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质量管理和内部各项管理上求高、求严、求精、求细,建立健全了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公司在质量管理上顺利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认证,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而且重点抓好人的管理,她不惜花重金聘请知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职工进行拓展训练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基础,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诚实为基,信用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从创业走向市场的那天起,她就秉持“诚实为基、信用为本”的理念,作为自己经营的座右铭。她认为人不诚实难以立于世,不讲信用更不能取信于人,诚信既是她的“金字招牌”,也是清河泉公司的“金字招牌”,诚信使她结识了天南地北的生意伙伴,使公司商机无限,经营红红火火,如日中天。
2009年10月,公司出资收购了一家有着50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虎林电厂,员工对于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抵触情绪严重,她没有怨员工,而是将心比心,以海一样的胸怀包容员工。在收购后召开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她深情的说:“我理解大家的心情,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虽然虎林电厂亏损严重,但她仍然力排众议,按照收购协议,没有让一个员工下岗,将员工的工资平均上调130%。一石激起千层浪,她的此举,产生了裂变效应,收购后仅仅两个月,企业即扭亏为盈。年底时她又拿出6万余元给本不应企业承担的原虎林电厂离退休老同志每人发放200元慰问款金和一袋大米,她说:“你们是虎林电厂的功臣,虽然企业的性质变了,但你们功臣的地位永远不会变”。
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
她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人,她真心实意的关心职工的生活。为了让工人能安心舒适的工作,她在建厂的同时就把职工的食堂宿舍建好,保证了工人高质量的生活休息。她的企业承担着800多名工人的医保、养老保险。就这样有一位工人在得了肝癌后,她先后花了10多万元给予治疗。目前,公司员工平均工资2480多元,是虎林地区平均工资最高的企业,每年花30多万元为工人搞福利。她的真诚和付出不仅感动了大家,同时也得到了大家的回报,在建分公司时,工人们听说资金短缺,纷纷出资相助,公司竟然一分钱贷款也没借。她把爱给了职工,职工也把爱给了企业。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信任。
她始终认为,企业是源于社会,只有真情回报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她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反哺社会。如今,她的企业不但给自身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仅稻壳一项每年为虎林市及周边15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增加收入1亿多元,公司先后安置农场下岗工人800多人,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她常说:“企业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做大做强”。
她在关心职工的同时,更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她积极参与“春蕾助学”工程,先后出资30多万元帮助8名大学生和16名女童完成学业。按照助学活动的要求,每年给女童300元就可以了,而她每年儿童节、春节给她所帮助的女童各送去1000元。她帮助的一名女童2003年考上了黑龙江大学,因为没有学费,一度想放弃上学,她知道后就给送去10000元钱;第二年女童的弟弟也考上了大学,她又给送去了10000元。如今姐弟俩都已研究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姐弟俩在给她的信中写到:“您是我们的恩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在我们危难的时候,许多人对我们姐弟俩都敬而远之,是您一再的帮助我们,使我们姐弟俩才有了今天……”。对于这些她却说:“我们企业的成功是社会支持的结果,你善待一切就会获得回报”。
她还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每年为城镇困难居民减免热费、包乡扶村、社会捐款等支出300多万元,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闫华胸怀大志,意识超前,不畏艰辛,敢创大业,是一位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卓有建树的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她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无私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怀,赢得社会的好评和赞誉,成为青年创业的典型。她时刻不停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