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记昌利行董事 林晓盈
屹立手套业近半世纪的昌利行,是由林晓盈的干爹郑泳忠和父亲林志权在1963年创办。他们专门生产手套,每年营业额近十亿元,众多欧美名牌如Gap及Nike,甚至美国第一夫人穿戴的J.CREW手套,都是由昌利行一手包办。慢慢地,林晓盈的家族所经营的手袜生意越做越大,厂房遍布东南亚,销售遍及欧美多国。林晓盈也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培养出了勇于闯荡、精明能干的胆略和才干。
少小立志
某些时候,一个人的性格和其所处的环境是打开创业之门不可或缺的钥匙。林晓盈儿时的她就跟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不太一样”。8岁的时候,她的一生似乎就确立了明确的轨迹。那年,她参观过父亲及干爹创立的昌利行后,就决定将来要加入手套生产企业。林晓盈的理想:却能持之以恒十多年,且越做越大,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她都不曾放弃过。
林晓盈有一兄一弟,八九年举家移民加拿大。她在多伦多大学经济系毕业,近年再修读加拿大西安大畧省大学李察埃卫商学院的行政工商管理硕士。九六年她加入公司,从全公司最低级和最低薪的跟单员做起。她知道自己没有经验,当时朋友都说:“你真好,可以回家族公司帮手,不用急着找工作。”她心想,帮什么手呢?我什么也不懂呀,我是回去学的!她由零开始,学习按客人要求将定单及图样交给厂房。“我要用手画图,即使系一条线都要画好。因为好的办单是要令外行人都能看懂才能称得上清晰。”回忆起那段岁月,林晓盈说。
林晓盈加入公司刚半年,当时负责美国大客户的经理就突然离职了。为留住大客户,她花了数个月翻查双方过来三年往来的传真,以及客户过去两年业绩,经常晚上十一点半仍在公司看资料。她又独自飞往美国拜访客户,最终顺利做成这笔生意。
“以人为本”
昌利行最吸引林晓盈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此,林晓盈说:我从少听到父亲跟干爹提及他们的管理哲学,深深被他们打动。他们处理任何事,都同时顾及员工、同事的感受及客人的需要,赚钱不是唯一的目标。她最记得八十年代末,不少行家担心国内局势动荡,决意关闭内地的工厂。但她父亲等公司管理层不想员工因工厂结业而失去家庭主要生活来源,坚持留守。她又认为和谐的家庭生活能令员工更无后顾之忧地工作, 所以她特别赞助「家长汇习」这间慈善机构, 邀请一些亲子关系的专家为昌利行的员工提供「父母学堂」的课程, 分享教育子女, 夫妻相处的心得和经验, 这种以员工生活为先的决策实属难能可贵。
“以人为本”像一面旗帜,创造出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惠普的“HP Way”,摩托罗拉的“肯定个人尊严”,IBM的“接班人计划”,联想的“亲情文化”,花旗银行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海信的“敬人为先”等企业理念,无一不是把员工和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昌利行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为员工的切身利益着想,不断培训员工,完善内部提升机制,使他们乐于为公司贡献自己的才华, 令员工会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自豪。这一点,值得所有企业学习、借鉴。很多企业以消费者为本、以科技人员为本,而忽视企业大部分人的作用,只有像昌利行那样也顾及 “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有整体的提高,发生质的飞跃。
履行企业责任,为环保助力
现在环球都在提倡环保,提倡全民参与。这其中,节能环保的主力军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了。那么,在企业生产中是如何做到节能环保的呢?除了减少和处理好排污排废,不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产品外,最好能生产环保产品。
数年前,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戴上她公司制造的手套,此事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最让林晓盈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的,则是她曾成功实行了一个环保计划:她们成功跟美国最大连锁店合作,生产一系列环保手套,其中四分之一的物料由循环再造的玻璃樽所制成,至今每年均卖出超过一千万件。虽然从短期来看,生产这种环保手套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但是就长远而言,先行主动执行环保标准,不但能够避免企业陷入先生产、污染,后整顿、弥补污染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亦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大潮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将企业发展面临的生死关化于无形,而这也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为了环保的理念而坚持生产成本较高的手套,这种情操,已经值得顾客以行动来支持。
“最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林晓盈告诉自己,做人应该居安思危, 若是凡事认为“足够好就够了”,这个人就不会有太大进步。反之,若是抱着“足够好是不够好”的心态,就能像林晓盈一样,跳出一般的思维模式, 化压力为动力,在成功的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作为全球顶尖的手套生产商,林晓盈与公司员工不断追求进步。她致力培训公司内中有潜力的员工,不时让他们到外国上培训课程,出差之时亦跟同事走到客户店铺及其竞争对手的店内作视察及做市场分析。她教会同事要从客人的角度出发, 达到双赢或者多羸的效果, 这是非常具创意和创新的观点。她认为每一个“最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甚至会替客人为下一个季度早作准备。正是这样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支撑着林晓盈,带给了昌利行可持续的成功,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乍舌的成就。
既事必躬亲,又运筹帷幄
这些年来,林晓盈在昌利行见证过林林总总不同质料、用途的手套诞生,如果要她自喻为其中一种,那就会使一双多功能的手套:其实我不单要处理公司的销售工作,每个部门也跟我有关,无论定制原料、生产流程、品质控制、包装等等,我也会在关键时刻参与。
她明白,领导者需要知人善任。林晓盈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力求尽善尽美,尤其着重产品的品质。有时她的员工,可能一时半会还达不到要求,没有办法把事情办得完美,这时她会和员工沟通, 群策群力, 多调查研究,从实际入手,为每个客户对症下药地计划。只有能帮助客人在市场占有优势, 才真正算是昌利行的胜利。
再者,虽然我们在市场内已颇有名声,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领导,为了做好工作,有的人可能会亲自动手。这种深入实际,扎实肯干、甘于吃苦的心态会激励、凝聚下属,增强下属的亲近感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领导不能总是事必躬亲,而是要运筹帷幄。林晓盈自知对工作有高质素的要求, 因此明白知人善任的道理。 她用人不疑, 事事认真,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 ,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 。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做好。
再忙也不忘记享受健康生活
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以外,林晓盈绝对懂得享受生活。约十年前,她跟父母参加了广安医院的“新起点健康生活”推广义务工作,从素食开始净化身心。不少朋友受她影响加入计划,健康亦得以改善。另外,她亦鼓励同事参与香港“家长汇习”的活动,从家长的角度着手, 促进亲子关系,希望他们在工作以外也有愉快的家庭生活。林晓盈于百忙之中仍注重与儿子有紧密的沟通和交流。她着眼于在培养儿子之余, 能令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所以她会尽可能抽空跟儿子一起做运动, 一起煮饭, 一同感受生活中最轻松的时光。
林晓盈女士亦是现任的「绿色星期一」创办大使。「绿色星期一」是香港社企,致力推广健康茹素, 减少碳排放的健康环保饮食习惯。城市人在星期六, 日难免会出外吃饭,大吃喝之后,在星期一吃得清淡点, 不但对环境好,亦有益健康。
其实, 07年对林晓盈女士来说是最难过的人生低潮。虽然难过,但她仍会化负面情绪为正面的能量。林女士天生积极乐观, 她快乐的性格能感染身边的人,令身边的家人朋友, 甚至同事都能从中受益。
人们常说: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一定要坚持;再累,也要呵护身体;再忙,也别忘记享受生活。生活应当是我们的一种经验,而不是熬过去的日子。事业成功的女人也可以是一个懂得平衡生活的女人。就像林晓盈一样,她乐观快乐, 时常面带笑容, 在工作的同时,更能用正面的心态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把回报社会当成企业的一项责任
由06年起, 昌利行已与闽江学院软件学院继续签订了捐资助学、全面合作的有关协议,设立助学金补助成绩优异, 家境贫寒的学生。闽江学院软件学院特聘“2010香港杰出青年企业家”林晓盈女士为客座教授并颁发聘书,她定期有讲座,让即将出来社会做事的学生,作好心理准备。今后昌利行将一如既往地对软件学院贫困学子予以资助,并与软件学院等学府,开展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及科研等合作,让他们来番禺办公室实习。昌利行长期与软件学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已连续多年向数百名软件学院学生捐资助学,并为软件学院学生提供了近百个实习就业岗位。
而自2011年起, 林晓盈女士获邀成为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理事, 为「一国两制」的良好体现作出贡献, 而2012年6月, 林女士更加入了出访美国的使团与美国的政经各界交流, 以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林女士认为,做人应该简单一些, 自己能做得到的便做,能帮得到的就帮。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的便不要吝啬付出, 别太计较回报,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亦能有所得着。她不但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而且能付诸行动, 将之实践 。
昌利行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他们通过企业活动盈利和公益活动回报社会,让公众更加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得到社会的认可。昌利行每年亦会捐赠冬天的御寒衣袜到有需要的人士手上。林女士曾受香港,甚至是亚洲的多份报章杂志访问, 推广环保、健康的生活及分享她的成功要诀。而这些报章杂志均对林晓盈女士和昌利行的努力作出正面的评价。
总之,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掌舵人林晓盈已蜕变成独当一面的手袜天后,为当代著名的女企业家。在林女士的领导下, 昌利行的营业额十多年间上升三倍, 即使近年环球经济低迷, 昌利行仍保持双位数的增长。林晓盈已用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以及开朗乐观的性格写就了一个手袜生意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