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修行 用心做事——记鼎程传媒CEO 李 平
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说:经营企业需艰苦“修行”。这正是李平的座右铭。全力以赴,是最能够代表李平的关键词。“全力以赴也未必一定会把事情做成,所以,我没有理由给自己留下遗憾。”她努力精进,但不执著。这让李平有了不一样的修行体验。
被评为“2007年度最具创新意识十大新媒体领袖”
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首席品牌官”、荣获“年度新传媒品牌人物奖”
荣获“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媒体人物奖”
荣获“2009年度经典传播人物奖”
荣获“2009年度最佳CEO”
荣获“201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新媒体人物奖”
荣获“中国营销传播领军人物大奖”
李平,鼎程传媒CEO,2007年上任以来,她将18年运营传统媒体的深蓄厚养,连同她的努力精进、全力以赴带到这个新媒体运营平台,谱写了列车媒体高速发展的新篇章。作为鼎程传媒的掌舵人,她秉承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打造了一支严谨实干、具有坚强战斗力的运营团队,并带领这个团队,以优秀的经营业绩,让鼎程传媒平稳渡过了危机动荡的2008年,2009年到2010年连续三年业绩翻倍,让同行刮目相看,公司也在平稳期过后踏上了快速发展的新干线。
李平用她的经历证实:人可以用勇气和智慧把握命运。
勇者之路 四次归零
李平的第一份工作就与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21岁的李平刚大学毕业就进了青海电视台。四年后,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姑娘,成为台里最年轻的新闻制片人。国庆45周年,青海台计划筹拍大型新闻系列专题片,李平在消息公布后立刻找到领导说:“让我试试。”她日后的生命轨迹的所有必然,都由许多类似于这样的“偶然”串联着。
2000年,随着节目内容影响力提升,青海台决定实行广告经营承包制。政策细则公布,全台上下一片哗然:广告销售指标超过上年一倍,经营风险很大,完不成指标承包款归公。时任专题部制作人的李平听到这个消息,毅然决定接受这个新机遇和挑战,接下这个众人眼中的烫手山芋。
“不舍不得,先舍后得。”李平说,“从零开始也没关系。”
李平成为全国卫视中最年轻的广告部主任,只不过,当时这“部”里头只有一个兵。她不仅要完成由记者到广告销售的心理转换,更要重新培育队伍,打开销售通路。
很快,荣誉再次降临。2002年,李平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了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
事业发展又开始顺风顺水,似乎可以松口气了。但此时李平的内心冲锋号又悄悄响起:当一种模式已经成熟,后人可以因循的时候,就是她该放手的时候了。
2005年,在一片不解与挽留声中,李平离开体制优势与平台资源只身来到北京,从零做起经营一家广告公司,一年内拉起一支40多人的队伍,当年营业额达到一亿五千多万。而这时她以同样的动因再次归零,第二年搭上鼎程传媒这趟新媒体中的“动车”。
智者之行 蓄深养厚
鼎程传媒成立于
领导这样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媒体,掌门人不但要有作为管理者的胸怀与气度,更要有观察行业机遇的敏锐,与预测洪流险滩的远见卓识。李平说自己十分幸运,她从事传统媒体十多年的经历似乎都在为现在的工作做准备。从记者、编辑、制片,到广告公司、广告传媒,“我所积累的武艺、技能、资源,刚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在鼎程,她感到如鱼得水。
15年传统媒体从业经验,让她能够深入洞察传媒行业发展大势;10年的记者经历,使她在管理列车电视2500小时的内容制作时,能准确把握列车乘客的观看心理;多年来广告经营中积累的人脉及树立的个人声誉,也吸引着大批人才、客户等资源不断向身边聚集。
而此时,她的生命也似乎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年轻时无所畏惧有机会从头再来,当生命和年龄成本不允许你重来的时候,选择会变得更加慎重,但是此时的积淀和经历,会使你的判断更加稳健。”为了分析市场,她会请专业的调查机构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果:乘客们坐10小时列车,如果有5小时看我们的电视,已经是传统电视在家收视的200倍了。这可能正是她的节目内容能够受到旅客欢迎的原因。
与危机共舞
鼎程传媒组建后,与中国铁路建设一样发展迅速。当然,发展中也曾遇到过危机。在李平看来:危机就是转机。有危就有机,对有些人是危害,对有些人就是机会。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让李平找到了机会:“媒体重新洗牌,我们想到了我们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处在封闭环境中,受众价值高,去掉了传统媒体所覆盖的老人和小孩群体,列车上的人群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个相对优秀的人群,单一频道覆盖会对他们加深影响,媒体的性价比比较高,在央视做十天的广告费,在我的媒体上做一年;在传统媒体上做一个月,在我的媒体上可以做一年,而且到达率很高。我希望客户在我这里有收益,继而带动其他品牌的引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客户砍掉了其他传统媒体的一些预算来投放我们,效果非常好。”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2008年,鼎程曾预备再次融资后快速发展,就在所有程序走完只差资金注入的时候,却意外传来投资方因金融危机倒闭的消息。经济危机使资本不充裕的投资者无法进一步追加投资,而在市场一片萧条之下,寻找雪中送炭的人又谈何容易。
“有这笔钱我们能够更快发展,没有也需要生存。”李平咬紧牙关说:“要生存,先把成本压下来。”为了缩减开支,鼎程精简机构裁员近三分之一,同时压缩办公空间,从
回过头来想一想,李平对那段艰难岁月除了几多唏嘘之外,更多的是对磨难的感激。一方面,企业就此一举甩掉了由两家公司合并后带来的冗员包袱,明确了“精英销售”的管理思路。另一方面,企业梳理出了适合列车媒体传播的五大重点行业,更重要的是,鼎程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走上了锤炼内功,稳扎稳打的发展道路。
在国内新媒体概念风起云涌的热潮中,新媒体的成长路径大都是依靠引入创投资金,以资本给养度过创业初期的艰难。然而,外部资本的输入一方面可以支撑规模化所需要的迅速扩张,另一方面资本的急功近利也推动很多公司陷入资本与扩张的死循环,使企业因扩张速度远远超出驾驭能力而被拖垮。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鼎程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意外断粮,却也使它客观上走上了一条稳扎稳打的发展道路。
经济回暖,资本充裕起来的投资机构再次找到鼎程,但这时鼎程已经不指靠资本发展了。“我们靠自己的经营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回忆这段历程,李平说,稻盛和夫《活法》中的一段话很贴近她当下的心态:“当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你全力以赴聚精会神的时候,你一直在做这件事,哪怕吃饭睡觉都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天爷都会帮助。”当工夫到了的那一刻,你就豁然开朗了。
2008年以来,鼎程的业绩以每年40%~50%的增幅飞速成长,按照李平的判断,公司目前已完成由生存期到发展期的过渡,而要达到盛年期还要一次加速跑,也就还有一次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的机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注重实效的她以身作则,以几倍于常人的工作强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的下属会悄悄对记者说,“你想不到李总是个多么努力做事的人。”
然而这在李平看来,还是不够。“我连续两个晚上十点半到家,打电话给白象集团董事长商谈业务时,却发现对方仍在工作。”李平说,“人家五十多岁的企业董事长还在努力,而我十点半就回家了,这种对比让我心里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为什么人家比你做得好,就是因为人家比你努力多,没有捷径。”
从四年前进入新媒体业,到带队成功经受住金融危机历练,如今李平对于列车媒体的经营思路已经日渐清晰。经过李平和她的团队多年的运营,目前,鼎程传媒独家运营的中国列车电视和动车报《青年时讯》,这两个媒体已经日渐成熟。在满足旅客信息和娱乐需求,其社会价值被充分发挥的同时,两个媒体的商业价值也被中国联通、宝洁、雀巢、西安杨森、喜之郎、五粮液等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认可,把它们作为企业整合传播的重要平台。
不过,对于李平来说,人生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征程,我们期待明天的她开创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