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一样的柔情 钢一般的坚毅——记浙江省余姚市一太特种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葆霞

水一样的柔情 钢一般的坚毅——记浙江省余姚市一太特种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葆霞

2013年06月11日 22:21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15年前,她放弃自己的“铁饭碗”,转身选择了下海经商,靠着一辆三轮车和2000元的启动资金起步;

15年后,她掌舵的公司平安驶过两次金融海啸,公司年销售实现6亿元;

今天,当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时,她再次转身致力企业转型;两次华丽转身后,她的下一次转身将在何时何处?

她就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太特种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葆霞。

 

 

2011年4月8日,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年会”的演讲台上,她一袭黑色职业装搭配着红色衬衣,严谨简洁中又不失热情,淡雅而柔和的妆容中又给人一种坚毅,她便是文章的主人公孙葆霞,浙江省余姚市一太特种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

或许每当提到“女企业家”尤其是能够做得出色,并走上“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年会”的舞台的女人,毫无疑问会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但眼前的这位从外表看有着水一样柔情的女人,却很难让人将其与那坚硬生冷的不锈钢等金属联系到一起,如果真要说他们之间的缘分,那应该就是这些特殊金属是她的事业,是她的生命,她跟它们一样,是有着钢一般的坚毅。所以,她用15年的时间,乃至未来更多的时间,来向世人讲述一个水一样柔情的女人与金属之间的故事。

选择需要智慧 放弃需要勇气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而在人生道路上,在命运的安排下,选择需要的是智慧,放弃则更加需要勇气。孙葆霞与金属的故事,就是在这样一种鱼与熊掌的抉择中拉开序幕。

1996年,已在卫生系统工作的孙葆霞,有着优厚的待遇、福利和不错的工作环境,可以说是手里捧着个“铁饭碗”,这在21世纪也不得不让人“羡慕嫉妒恨”,更何况是15年前。但是如果当时的孙葆霞,端着手里的这个“铁饭碗”,同普通的女人一样,过着优哉而轻松的日子,那么也就没有了今天的一太特种金属公司,更不会有这个传奇的故事。

金属材料是工业之母。在工业大发展的时代,金属材料市场自然是风生水起,1996年前后就已初见端倪。通过现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便能看出金属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的市场潜力,而最早进入这个领域挖掘的人,最早选择这一行业的人,自然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市场眼光和智慧,孙葆霞就是其中之一。

当她放下手中所谓的“铁饭碗”,端起真正属于她自己的“铁饭碗”时,就注定了她要走上一条坎坷而不凡的人生道路。都说创业是艰辛的,孙葆霞在选择投身制造她的“铁饭碗”时,自然也明白这种“艰辛”的含义。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孙葆霞只是一句带过:那是“艰辛坎坷的创业之路”。当时的她,手头只有2000元的启动资金,就连只有二十几平方米的厂房都是租来的,手下也仅有5个员工,一辆三轮车,就是这样一个小作坊开启了孙葆霞的“金属梦想”。最开始,孙葆霞的小作坊只能进行单一的冷轧加工,产品也是她骑着三轮车四处推销销售的。

听多了创业故事的人,或许对一辆三轮车开启的事业并不陌生,但是把这些放到一个女人身上,一个自砸“铁饭碗”的女人身上,就多了几分令人敬佩的魄力。创业15年,平稳渡过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顺利发展到拥有一支近500人的员工队伍和总资产近3亿元的规模企业,并在浙江宁波、余姚,江苏盱眙、泰州等地分别建有一家外贸公司、两家子公司和六个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从单一的冷轧加工发展为冶炼,冷轧粗、精、细加工等几大系列,孙葆霞将属于自己的“铁饭碗”牢牢稳稳地端在了手里。正如同孙葆霞自己所说的,“故乡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灿烂文化及先人的求索精神孕育了我的成长”,智慧勤劳、开拓进取、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河姆渡文化精神特质,让这个水做的女人更加勇敢而坚毅,这也正是她能够洒脱转身的最完美诠释。

坚持诚信 化危机为转机

 

“商场如战场”,这是人们时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初出茅庐的孙葆霞在创业初期就遇到了199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企业规模小,尽管公司的产品销路也不错,但是企业没有充分的流动资金而发展受阻。”面临着创业的艰辛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双重压力下的她却依然雄心勃勃。

“企业的资金类似人的血液,资金周转就是企业血液的循环,用最小的财务成本让资本高速运转是抵抗危机,拓展企业的动力源泉。”面对危机,孙葆霞冷静、理智地分析公司的发展关键。随后,为解决资金问题,她四处跑银行找贷款,银行贷款最看重的便是企业的信用,而就在公司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时,孙葆霞依然坚持“诚实的信誉和良好的经营作风”,也正是这一点让一太特种金属公司在第一次危机中,找到了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银行最终决定借贷给公司30万元设备贷款。

一个在商场上讲究诚信的人,正如同江湖上的豪情侠客,自然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众多江湖志士的肝胆相照,显然孙葆霞就是这样一位女侠。当刚起步的小公司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时,“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际,企业员工上下抱成一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是他们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勇气”。当时甚至有个别员工把家里买房、建房的钱都拿出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线的工人也在这时主动加班加点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以缩短生产周期。

这时,在设备、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后,孙葆霞便着手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放权分职分责,减少上游原材料的库存、下游产品促销、及时收款等措施,让原来的60%资金需两个月周转降低到20%的资金,时间也缩短为半个月周转。此时孙葆霞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天赋便开始崭露。“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公司不但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的产值和利润反而还翻了一番,并扩大了生产场地。”聊着初出茅庐时的过关斩将,孙葆霞话语间流露出的是欣慰和感激。

肩担责任 再闯危机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金融危机后,一太特种金属公司从中获得了发展的转机,并一步步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或许要破茧成蝶,终须经历痛苦的煎熬,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市场给孙葆霞出的又一道考题。

20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已有三四百名员工,年产值近3.5亿元。危机波及时,原月销售近三千万,马上下降一半,资金的回收也从原来的95%~98%下降到50%~60%,同时出现利润降低5%、成本增加3%的局面。继续生产,每月将需增加垫付资金800多万元。“怎么办?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期间我也曾想过停产。”已经劳累打拼十余年的孙葆霞曾经犹豫过试想放弃一手打造的公司,“但想到这么多共同打拼奋斗的员工,他们失业后如何生活?地方的税额怎么完成?社会的经济危机我们不承担谁来承担?”这些文字看上去似乎有些冠冕堂皇,但是从孙葆霞坚定而刚毅的眼神中,却让人看到了一种责任与使命。

“天无绝人之路,我激励自己,我能行。”危机面前,她选择了担当,她用水的柔与韧、钢的硬与坚,再闯危机。

凭着企业的诚信度和较好的信誉以及一直以来良好的生产经营运转史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很快便得到了银行数千万的贷款。同时,孙葆霞果断采取了攀“高亲”的策略。这个“高亲”不是别人,正是一直以来关注一太特种金属公司的国有大型企业。“之前曾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关注并看好公司,也曾有单位要与我们合作,但是危机影响了公司的总体计划。”

2008年带来的金融危机,让不少外销型企业倒闭,而要生存下去扩大内需是关键。于是孙葆霞当机立断,在危机初期就找到了曾有合作的企业,并成功与他们建立了合作。“由他们出资几千万资金参股我们一家生产基地,并负责产品的内销。这样我们就用了最小的成本在危急关头拯救了公司的整个产业链,而他们利用经济危机机会切入优良企业找到了有米下锅的地方,达到了双赢。”

谋创新 促转型

 

“创新、转型、升级是公司发展之宝。”聊起公司的发展关键,孙葆霞掷地有声地强调说,这个观念也让她及早地带领企业走向了创新转型的前沿。面对劳动力、资源使用、企业用地、原材料、物流、管理等内部成本的上升,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流通领域等外部成本的增加,孙葆霞一直坚持“视野放在经济全球化,企业需要创新才能加速转型升级”的理念,并体现在公司的每一个环节。

在市场对新材料产业趋之若鹜时,特种金属、新型金属材料市场备受关注,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但是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孙葆霞则早在几年前就将产品的技术创新放在了首位。就拿制笔行业所用碳钢来说,其表面光洁度、材质韧性、刚度等技术要求很高,而国内能达到此要求的企业很少,孙葆霞则带领公司最终通过工艺改革创新而达到其技术要求,并实现年产值3000万左右,利润达20%。产品开发技术、行业关键技术与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结合,是孙葆霞在技术创新上所探索出的一条成功之路。据了解,近年来自主开发的宽幅薄型钢板、环保钢板等产品,则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力,为金融危机后的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将“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结合,转变发展方式是孙葆霞在经历过危机考验后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她成功将精益生产方式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不仅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损耗金,而且作业流程逐步优化,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生产率和人均利润。

如果企业是一艘航母,那战略就是它行驶的方向。在实现内销的转型后,孙葆霞则一改外销时不重品牌的战略,将营销与品牌放在了第一位,随之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及时调整微观的生产关系以释放生产力,使公司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她不厌其烦地细细分析说。

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经过15年历练的孙葆霞早已有了一套创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把制度化管理、流程化运作与职业化团队结合起来,发挥公司管理团队的运作经验及外部的智力资源,实现组织机构的精简高效和管理模式的科学合理,提升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和业务流程的作业速度,加强管理团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人”,运作企业十多年,孙葆霞深知员工的重要性,而一向重视员工、讲究侠义和勇担责任的她,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也频出新招。公司把人才的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起来,坚持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人生价值观融合一起;坚持选拔干部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用人所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使各级单位、各部门团队和谐工作、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财务运作是公司良性运营的关键,孙葆霞则将积极的财务目标与稳健的财务政策结合起来,坚持财务目标的导向力和牵引力,积极寻找战略投资机会,加大融资力度,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严格控制投资和经营风险。这也成为公司能够平稳渡过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管是故乡文化的影响,还是个性的使然,孙葆霞用自己的柔情、热情、激情,“融化”了那些冰冷了金属,也用她钢一般的坚毅,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铁饭碗”和特种金属世界。她历经危机的重重考验,承受着各方环境的压力,但她从来没有退缩,反而每每都能实现完美的转身,或许当她第一次洒脱地投身到这个行业时,就已注定她会不断选择转身,转身,再转身,述说着她与钢铁金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