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搏击精细化工领空的鸿雁——记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 艳

搏击精细化工领空的鸿雁——记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 艳

2013年06月11日 22:21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中国的民营女企业家,确实为一个十分优秀的群体,她们能力强,会管理。现任辽阳市政协委员、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无纺布热熔胶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精细化学协会理事等职务的姜艳就是其中一位。

新时代,新女性

姜艳是一位技术能力强、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的优秀女企业家。辽宁科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她的带领下快步发展,不断研制、开发、生产系列优秀新产品,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精细化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多年以来,她带领全公司员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辽阳市宏伟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科隆公司实现产值人民币3.65亿元,利税6130万元。公司曾被评为市“明星企业”,市“二十强企业”,区“十强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腾龙企业”。她本人曾被授予市“十大青年企业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作为企业的带头人,1992年,姜艳主持研制、开发的NP10合成新技术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同年又研制并开发高分子聚醚,该产品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和新产品两项鉴定,不仅替代进口,更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从1997年到2008年,她带领公司研制开发多项高新技术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带领公司向着高新技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创业之初也曾是异常艰难

成功的光环蕴涵着创业的苦涩。20年前,年仅27岁的区政府公务员,沈阳化工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两岁孩子的妈妈——姜艳,告别了政府办公大楼的舒适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和稳当的铁饭碗,毅然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走上了民办企业这条未来充满未知数的艰难之路。她克服了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的种种困难,白手起家建起了项链厂,当时仅有占地工人50人,人员素质较低,一不懂技术,二不懂生产,管理人员又少,招聘两个退休工人就成立了一个厂子。项链投产后,销路不好,亏损很多,这可难住了她,是打退堂鼓呢还是重整旌旗,她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转向,向化工行业开发,她向银行贷款,向长征街道借钱。19885月,在辽阳市郊人烟稀少的羽毛沟依靠一项产品技术、50万元贷款,建起了辽阳市宏伟助剂厂的前身长征化工厂。她自己设计、自己安装、白手起家……厂建成了,开始投料试运转,当时的员工队伍就是占地招工的50多名同志,说心里话,他们既不懂技术也不懂原理,怎样能使这样的员工队伍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呢?姜艳深思熟虑后,毅然下车间,进岗位与员工们一起生产,一个个地培训,逐个手把手地教,白天练操作,晚上教基础知识,上文化课,制定工艺标准,饿了吃些面包,困了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真的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就这样经过近2年的苦熬,奇迹终于出现在1990516日,长征化工厂第一釜T80出料了,经化验各项指标完全合格,一次试车成功!但是试车成功并不意味着有经济效益,命运似乎与姜艳过不去,投产之日,却是化工行业不景气之时。

怎样开拓市场,让长征化工厂在全国有一个立足之地,摆在了员工及领导面前。作为总经理的姜艳亲自跑市场,搞调研,就这样产生了面向市场求生存的战略,在全体员工的努力配合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取得了初步胜利。大连化工研究所两位教授在19904月考察科隆的生产和工艺时,说她们的员工是不能生产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但是事实证明科隆不但生产出合格产品,而且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20年过去了,辽阳市宏伟助剂厂从一个固定资产50万元、销售额60万元的街道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3.3亿元业,产品覆盖精细化工三大系列百余种产品,年产值5亿元,下属化学品有限公司、塑胶树脂有限公司、过滤器材有限公司三个股份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公司现为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辅料专业委员会黏合衬及热熔胶分会会员单位,在行业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敢为人先,以小吃大

公司的发展是有目共暏的,这与姜艳超常的魄力有关。1993年,宏伟助剂厂班子会正在讨论是否接收科隆化工厂,当时的科隆化工厂比宏伟助剂厂大得多,但是开工率不足50%,产品销售不畅,外债沉重,人心浮动,已经成为辽阳市本系统最大的亏损企业。面对市场不景气,资金缺乏的经济形势,需要敢为人先,以小吃大的勇气,冒的风险可想而知。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姜艳却认为,兼并科隆化工厂,既可提高企业整体实力,降低内耗,适应市场竞争;又可以结合两厂优势,改变产品结构,争取更大的效益,是向精细化工高新技术领域进军的极好时机。于是在别人不敢想象的时候,姜艳毅然决定兼并科隆化工厂,成立科隆化工实业公司,这充分显示了她的魄力和雄心壮志。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兼并给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是明显的,不但助剂分厂的效益提高了,科隆分厂的销售额也提高了。工厂救活了,人心安定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增强了。

就是凭着这种不断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姜艳开创了科隆公司的新纪元。高分子聚醚一直是我国精细化工的一项空白,国内几家企业由于生产工艺不过关,不但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也影响了国内抗燃液压液、淬火液的应用和发展。姜艳亲自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搞试制,制定工艺标准和路线,在最危险的操作岗位跟班组织试生产,终于开发出了国内唯一的高分子量聚醚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产品,每年就为企业创造利润150万元。从此,公司进军以环氧乙烷为主要原料生产聚醚类的精细化工产品的势头锐不可当,现在企业站在高新技术的前沿,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持了充足的动力。

勇于管理创新

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规则的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所有权的改制,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社会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姜艳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企业管理机制,首先在用人机制上进行管理创新。

销售是公司的龙头,她几次调整销售政策,销售部实行全部承包,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根据货款回流情况给销售人员发放提供,完不成任务者只发给基本工资,对于不胜任销售岗位的人员及时淘汰出局,优胜劣汰。在压力与动力的碰撞中,市场营销辐射面连年扩大,营销人员的知识、能力、学历逐年提高,收入提前进入小康。她果断决策,抓住市场机遇,几年来,先后在广州、上海、石家庄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办事处及库房。各地办事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方便了客户,提高了企业信誉,为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正因为产品的多样化,销路广,才使企业的效益稳步增长。各地办事处的建立,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与反馈,业务人员有意识地了解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情形,加强了与外商的联系,为产品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

考核干部,姜艳的做法就是要以实绩为重点,以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考核,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能者上,庸者下。从社会招聘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一些管理和技术人才从江南“孔雀东北飞”,从一些大企业纷纷走进科隆公司的大门,姜艳给予极大的关心,主动为他们解决食住行等问题,为他们购置生活必备电器,员工春节回家探亲,她关心地交代下属帮他们购买车票……科隆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新员工的加入和老员工的踏实工作为公司注入了活力和竞争力。

鸿雁高飞博风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兵器。”作为一个精细化工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姜艳的回答是“科技兴企”。早在建厂伊始,一个以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以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战略雏形就已形成。

几年来,公司依靠技术进步——高分子聚醚、高效降粘剂、热熔胶等产品的开发,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创造了社会效益,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聘专家成立科研所,长年从事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从科研所成立至今已研制出破乳剂、絮凝剂、丙烯醇醚、聚酯热溶胶等十余种新产品。姜艳亲自带领研发人员反复调研市场,适时选择新项目。去年春节过后,开发区过滤器材厂正式成立,投入生产,生产的过滤器材销往全国各地,已打开市场销路,势头良好,开拓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去年底,她力主技术改造投资100多万,上了先进的外循环反应釜,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缩短了生产时间,大幅提高了产能。

姜艳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同时也是永不知足的企业家,她的志向是:明年产品品种在现有基础上扩充510个、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为此,科隆公司投资60多万元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所,每年投入科研费近30万元,他们舍得投入,不断更新设备,使分析检测产成品的手段更加科学先进。每年企业新产品的产值要占总产值的20%,也只有不断补充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不断地培训员工,培养人才,招聘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了l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加快研究网络管理,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开展营销,在网上技术交流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已基本实现电脑网络办公,近年来经济效益稳步发展,产品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后劲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隆公司增加了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继续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开发道路。科隆公司的未来不是梦,一个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董事长姜艳的带领下,将会谱写更加绚丽动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