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谁来建设新农村?
综合新华社电 “农村发展,比不得城市,难处多啊!”就新农村建设,“两会”代表委员指出,除了资金问题外,新农村建设最困难的是没有人才。
部分村庄只剩老人和妇女
“建设新农村,资金也许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没有人才,甚至连像样的劳动力都没有。
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了,村里剩下的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许多村子甚至都变成了‘空心村’。在这种情况下,谁来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党支部书记吴木根等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对农村建设目前面临的“人才瓶颈”都表示担忧。
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近年来,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超过1.2亿人,并且正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50%的青壮年进入了城市,甚至有的村成了“空心村”。
吴木根代表介绍说,他们村的村民有900人,现在有300多人在城里打工。村里20多岁的年轻人没有几个。尽管有时村里搞基建时会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影响,但吴木根坚持认为,村里的年轻人应该到城里去打工。“就我们村来讲,我倒不是希望年轻人赚多少钱,而是希望他们到城里能增加见识,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吴木根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但绝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种那一亩三分地,整天躲在家里,一玩麻将就玩半天的村民。
吴木根还用身边的事实告诉记者,2004年,他不顾妻子、儿媳的反对,硬把在广州打工多年、并已成为一家知名摩托车品牌总代理的儿子吴志坚招到村里。如今,吴志坚已经成为五帝村的创业骨干:目前他管理着全村20多家企业,让更多的村民都走上了致富路。
投入不足导致科技人才缺乏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科技人员数量欠缺……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些人大代表在谈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农村科技创新这一领域。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研经费的总量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3%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2.3%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包括县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在内,我国人均研究经费不到1万元。1985-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年均增长率只有3.8%,低于同期农业4%的增长率。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缺乏科技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创新乏力,后劲不足。技术推广经费的缺乏更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钟梅允代表说,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改变农业科技投入增长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
进城的农民还带走了资金
金融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血脉,但是我国广大农村正面临严重失血的境地,这种状况让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深感忧虑。
翟熙贵代表经过调研认为,我国虽然基本上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际上部分涉农金融机构“有名无实”。
由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除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商业银行对农业投资不“感冒”。而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一些政策性困难和实际问题。如对农户小额贷款没有给予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在商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国家政策赋予的信贷支农职责。
郭跃进代表说,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收缩和信贷功能的萎缩,在农村吸收的资金通过上存上级行源源不断地流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以山东沂水县为例,全县五分之一的存款余额流出县境,其中流出资金的60%来源于农村,而转向了非农业方面的投资。
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一直只存不贷,如同抽水机一样抽走了农村资金。其组织的存款除留足准备金外,以转存款的形式缴存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系统层层上划,邮政储蓄资金便轻易流出了县境,形成了邮政储蓄增长越快,资金流出速度越快的局面。
另外,民间投资也出现了城市化倾向。部分从农村起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壮大,逐渐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和城郊,相应地将资产和资金也带离农村地区。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