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领头雁——记秦和及她创办的华桥外院
提起华桥外国语学院,你也许不知道,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开办仅仅9年,华桥外院就由当年的名不见经传,成长为如今国内9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成为我省民办教育的骄傲。带领华桥外院取得这些成绩的,是校长秦和。
秦和对教育情有独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大学的门槛还很高,许多被挡在校门外的学子们都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和高素质外事人才匮乏的矛盾又很突出。于是,办一所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外国语大学,就成为正在亚太银行办公室工作的秦和的愿望。1995年,她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长春,创办了吉林省华桥外国语学院。
民办教育之路怎么走?秦和吸收众多大学先进理念,将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方向随即清晰: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而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又使我国高校教育从国家公立院校的单一模式,向多种办学方式并举的“大众化”模式过渡成为可能。这就给了民办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华桥外院作为外语类民办高校,必然有市场。
那么,民办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又如何发挥?秦和认为,民办教育的作用不应仅仅是扩大了群众接受教育的机会,还要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相对于公办教育,民办学校必须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挑战上下功夫。于是,“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外语外事外贸人才,成为华桥外院育人目标。秦和始终倡导“外语+诚实=择业”和“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坚持做到围绕市场,以销定产,成功地实现了与市场对接。9年来,学院已毕业学生近3000人,大部分从事外事外贸、教师、编导、英语主持人、企业管理及文秘等方面的工作,就业率达到98%,还有150多名学生留学深造。2000年,华桥外院承担了世界台球锦标赛长春赛会的翻译工作。学生们以准确流利的口语、文明端庄的礼仪,得到国际友人赞许,被国际台联主席称之为最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在2001年的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2003年的长春净月潭国际瓦萨滑雪节中,华桥的学生都有出色表现。
“坚持办学的公益性,无愧于家长的期望、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这是秦和的办学宗旨。承诺容易践诺难。民办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办学者和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秦和将办学取得的收益,全部用于教育事业。9年来,秦和每月同学院其他领导一样只领工资,与员工们一起在大食堂就餐,从不吃请,也不接受任何私人礼物。但对师生,她却倾注了浓浓爱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为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逢年过节,她为教工们买礼物、组织师生联欢娱乐,经费再紧张,她也要在教师节为中外教师送上问候和关怀。秦和始终把向社会献爱心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觉、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公益事业建设。在妇联实施的“春蕾”计划中,她带动全院师生一同捐款兴建了一所春蕾小学。抗洪救灾、西部扶贫、解决下岗女工再就业,秦和一马当先。几年来,累计捐款160多万元。最近,全院3000多名师生报名参加无偿献血,秦和拿出26万元支持、鼓励和表彰师生们的行为,在学院上下掀起弘扬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的热潮。
作为专家型校长的秦和,十分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使她的办学理念不断升华。在澳大利亚国际女校长论坛和第一、第二届北京国际女校长论坛上,秦和都有精彩演讲。她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先进的理念以及独到的见解,得到专家学者的首肯和好评。
在秦和的带领下,华桥外院一年一大步,实现了跨越发展,成功跻身国内9所民办本科高校行列。1998年,学院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1999年,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成为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具有统招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实现全国招生;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获得本科专业招生权;2003年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并成功进入二本招生。
与之相随,秦和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98年被评为“吉林十大女杰”,出席了第八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200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获全国“十大女杰”提名奖;2001年荣获“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被评为“第八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2年荣获“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称号;2003年出席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同年10月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2004年,被授予“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近日,又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成为我省获此殊荣第一人。